第34章 贵州-《从光字片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秉昆,来一根?”开了没多久,军子就拿出了香烟。

    “军哥,你试试这个,朋友给的,尝个新鲜!”李云帆拿出一包凤凰递了过去,虽说不给也能送到地方,不过毕竟是帮忙,怎么也得表示下。

    “呦,凤凰,我还真没抽过,今天就借你的光见见世面!”果然,抽了李云帆的烟,军子的态度就更热情了,一路上给李云帆介绍着目的地的情况。

    “你要去的地方我知道,九山半水半分田,当地的老百姓啊,只能在石头缝里抠出点地来种,也种不了啥好庄稼,只能种点洋芋、苞谷啥的勉强糊口;当地的老百姓都这样了,更何况是知青,你亲戚啊,怕是吃了不少苦!”

    我管他冯化成吃不吃苦?把不得他饿死才好,这样就省得再劝周蓉了,可惜按照电视剧的情况来看,人家冯化成在这儿一个月还有二十块,这笔收入在贵州的山里绝对不低,指望他饿死怕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离了贵阳,路边便不时有人挥手搭车,车上还有地方,军子便让他们上来了,通过简单地对话,李云帆发现,这些人要么是知青、要么是来搞三线建设的工人,本地的农户倒是不多。

    想想也是,本地人要去哪儿走着就过去了,偶尔要出远门,也会选择更加熟悉的班车。

    知青天南地北的都有,三线建设的工人则大多来自东北,这是因为东北最先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,东北工人们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历练最早,经验最丰富,最善于攻坚打硬仗,周志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派到了重庆。

    这些东北工人在广大三线建成了无数工厂、基地,为国家工业进步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。

    散上几根烟,再说几句东北话,李云帆很快就跟这帮人打成一片,等快要到地方的时候,还遇到了认识冯化成的人。

    “哦,冯化成啊,我晓得,在金坝村跟前的车站当搬运工,戴个眼镜、瘦瘦的没多少力气,不过人家有文化,又是北京来的,好像还写过啥东西,不少附近的女知青都经常过来看他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